日内瓦,2024年10月24日
文 / FIATA 特派记者 黄念
日内瓦的秋风里带着一点寒意,但会议厅内的热度却因“量子”二字而持续上升。2024年10月22日,未来智慧与技术协会主办的“量子跃迁:下一代计算革命”国际会议\\在日内瓦科学中心如期召开,主题定为:“量子霸权:从实验室到产业”。
这不仅是一次学术技术大会,更像是一次全球技术权力转移的前奏。
“现在的问题不再是‘是否可能’,而是‘谁能率先实现’。”
这是我在大会开幕式上采访到的一位与会代表最直白的表态。他补充说,“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从经典计算到量子计算的价值重组,而速度,是当前最关键的变量。”
会议期间,来自全球的科学家、工程师、产业领袖、政策观察者与投资者围绕量子芯片工程、量子通信、量子金融模拟、算法加速、冷原子平台、量子云服务等技术方向展开紧密讨论。
一场技术竞赛的“后实验室时代”
“几年前,我们还在争论‘量子霸权’是炒作还是现实,现在我们只讨论部署路径。”我在茶歇间对一位量子软件工程师这样说。他点头称:“算法已经不再是瓶颈,基础设施和商业可行性才是主战场。”
记者在会场观察到,各个小组讨论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是:
“量子-经典融合架构”
“数据中心级应用场景”
“量子抗压能力验证”
“产业可调度性测试”
正如一位与会嘉宾所言:“量子技术曾是象牙塔中的奇迹,现在必须通过冷链、制造工艺与工程管理走向商用。”
桌边对话 · 专家观点摘录
“我们正步入‘后霸权阶段’——不是证明量子快,而是让它‘持续快’。”
—— 一位量子算法团队负责人,在“多体模拟与解耦优化”分论坛上对我说。
“最大挑战不是算法,而是生态系统:人才结构、资本节奏、应用教育三者缺一不可。”—— 一位欧洲科技投资机构代表,在私下采访中坦言。
“不要只把量子视为‘颠覆’,它可能是对现有体系的‘再编译’。”—— 一位量子伦理研究员在闭门对话环节提到。
会后笔记:量子技术的“公共语言”正在形成
从采访与观察中我感受到一个明显趋势:“量子”正在逐步变成一个公共语言,不再只是理论物理领域的“高维对话”。无论是医疗、能源、材料研究,甚至是文化产业,量子计算的潜在影响力都在进入被理解、被期待的阶段。